・輕便觀星攝星設備知識 Equipments

updated 2024/01/15

無需攜帶筆電的愉快輕鬆的觀星攝星

目錄 Contents
(請點選下面連結跳至各子目錄。click the links to jump to sections
  • 重要 - 星圖的原理(識圖)與使用 - Using Star maps、如何尋星 紙本星圖與電子星圖。)只要搞懂基本原理就可以享受自己目視找星的樂趣。此外,好的電子星圖是擬定一個有效率、可行性高的觀測計劃的重要工具)
  •  The things a serious stargazer should know : The principles of star charts and their usage (paper star maps and electronic star maps). By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ne can enjoy the pleasure of visually finding deep sky objects on their own. Additionally, a good mobile star chart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developing an efficient and highly feasible observation plan.

個人使用的望遠鏡,左起  雙筒望遠鏡Nikon Monarch 10x56, 折射式望遠鏡Pentax 75SDHF、Takahashi FC-76、Pentax 105SDHF,  牛頓式望遠鏡Skywatcher 150, Dall Kirkham反射式望遠鏡 Takahashi Mewlon-210
      2.輕便行動電源 mobile power (選擇其中不會自動斷電影響操作,適用於相機、赤道儀、加熱線、導星器等設備的電源選擇) 鋰聚合物電池重量大約僅是同容量的鉛酸蓄電池的 1/5

提供赤道儀(雙軸導星),MGEN II自動導星器,兩條加熱線,一台單眼電源。如此撑一整晚建議準備共 30 Ah(30000mAh)的行動電源(目前我有31.6Ah)。

注意:電壓不足也會影響導星能力,我的某顆鋰聚合物電池電量只剩一格時即推不動EM-2,應隨時注意所剩電量。

 

(Selecting a power source that does not automatically shut down during operation, suitable for devices such as cameras, equatorial mounts, heating wires, and autoguiders) The weight of a lithium polymer battery is approximately only 1/5 of a lead-acid battery with the same capacity. 

       3. a 除露加熱帶設備(dew heater) 、b加長遮光罩,除了增強遮光也可有效減緩結露(使用消光黑色 EVA泡棉)無論會不會使用到,在裝望遠鏡對極軸前就要順手把EVA遮光罩與加熱帶都裝上,因為等濕度變高要再裝會很麻煩怕施力不慎移動到腳架,且來不及加熱(An extended lens ho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ndensation (using light-absorbing black EVA foam)
       4. 紅光的頭燈或手電筒 (Red headlights or flashlights)

      5.紅外線截止濾鏡 uv-ir cut (L濾鏡) 攝影用


 Pentax ASTROTRACER


如果喜愛星空的朋友買第一台單眼可以考慮買台中古的有內建ASTROTRACER 攝星功能的Pentax 相機,因為它搭配廣角鏡拍星景實在非常方便,可以輕鬆追蹤曝光一、二分鐘而星點仍保持圓形不拖出明顯星軌。

一般非Pentax 使用者要曝三十秒以上就需要使用攝星儀或赤道儀,而如果要帶赤道儀與望遠鏡觀測、攝影的人很少會再另外帶一台攝星儀用來拍攝星景,因為麻煩許多,而且如果你要換位置取景還要重對極軸。使用Pentax ASTROTRACER 就沒這困擾,你可以一邊用赤道儀、望遠鏡觀測,一邊用ASTROTRACER做豐富的星景記錄,除了相機只需再多帶一隻小腳架(直接擺地上拍也可)。個人很推薦。 它讓你在從事天文攝影與觀測之餘,無論是記錄或拍攝星景,都大大豐富你的觀星體驗與經驗累積及回憶。

1. Astrotracer與輔助工具完全指南,How-To(基本知識與輔助配件完全指南) 
2.Pentax 數位單眼的DC-IN電源外接線製作(DC-IN cable DIY)  

*注意! 當使用外接電源時相機內若有電池務必取出,否則兩者可能會產生干擾,使相機產生誤動作。

 3.A letter to Ricoh Pentax
曝光
      CCD Suitability Calculator  取樣計算器   resolution ("/pixel) = 206.265  x  pixel size (µm)/ focal length (mm) ,組合解析度 ("/pixel ) 建議為當日寧視度 (seeing) 的FWHM 一半左右最適。普通天空品質的seeing 在2"~4"間,好的seeing可達1"~2"間,差的天候狀況則可能大過4"(高海拔的seeing通常會好很多 )。可利用加倍或減焦鏡來改變焦長或使用併像元來改變每一像元的面積,如此同一組望遠鏡與相機也能獲得不同取樣。


折射式望遠鏡
       2) 折射式望遠鏡 Pentax 105SDHF(D=105mm, f/6.7, FL=700mm) /
*****三速微調改造Tri-speed focuser;泛用75cm攜行箱/袋 
3) タカハシ (高橋) FC-76 (早期型)的尋星鏡座與目鏡端轉接系統改造 (共用Pentax M50系統)、回到最初的感動:連續三個晴夜的高橋 FC-76 (D=76mm, FL=600mm)小折射鏡觀星
4) 建議買給小朋友的第一支望遠鏡

5)接環系統: 



Pentax 的原廠接環系統


高橋 FC-76 (早期型)的原廠接環系統

參考:高橋接環規格總表 (Takahashi Adapter Details)

 

 蓋賽格林式
       2)施密特.蓋賽格林式(折反射式):Celestron 6" - 飛星流年 - 巴納德星與天鵝座61(亦是Astrotracer搭配的極限)





牛頓反射式


雙筒望遠鏡
      2)DIY雙筒遮光眼罩/雙筒使用31.7mm規格濾鏡 

  • 改造與改造圖面下載  part drawings for modification or enhancement (updated 2019/06/28)  for non-commercial or personal use only :Big Knob(3dp) for Takahashi Mewlon 210,  Big knob(3dp) for 410, 405 gear head, Focus mask(3dp) 100x100 filter size, Pentax BH-75, BH115 tube ring AD, 60.2 to M36.4 AD, PM/XW  eyepiece to T-ring adapter, 60.2 to M48 AD, 60.2 to 2" zero light path AD, OEP connector and Tri-speed mod. set for P105SDHF, OEP bracket for P75SDHF …..



  • 、赤道儀架設與對極軸:

        1.給初學者的赤道儀觀星入門(架設赤道儀與對極軸步驟)

2. 北極星早見盤(日期時間刻度盤)- 高橋(EM2, EM200)極軸望遠鏡
3.北極星時角對極軸 - Pentax 極軸望遠鏡(改標準24h時角) 

 

濛氣差(大氣折射)修正:以EM-2z的極望為例

未修正前的一般對北極星位置是將北極星放在刻度的今年位置(2022即A點),進行濛氣差修正時則將北極星放在2022 A點的正下方距離約2'的位置。隨著刻度尺的位置旋轉,保持在A點正下方的濛氣差的校正點位置便會落在紅圈上。


 

如果要進行雙軸導星基本上光學極軸這樣校完濛氣差便足夠了。 

*如果無導星,僅使用恆星時追蹤,這樣對極理論上可讓等效500mm焦長曝光約3分鐘星點不拖線。(假設極望與赤道儀具有高精度,以EM2 為例,極望精度2',其組裝精度約6'),但建議還是使用雙軸導星以維持穩定的追蹤品質(拍攝影像的良率),高效率又輕鬆許多。

*大氣折射對於低仰角目標追蹤曝光的影響的進一步討論請參考王為豪《星野攝影》。 

4. 看不到北極星時也能使用指北針加角度器粗對極軸。以此方式對極軸便足以應付眼視觀測以及不需長時曝光的太陽系天體觀測攝影。(或也可利用Vixen的 polar meter粗對極軸)


 

  

5.漂移法修正赤道儀極軸 Dec. Drift(使用MGEN導星控制器輔助) (精校極軸的程序:光學極望對極軸,或指北針加角度器對極軸→漂移法修正極軸→恆星時自由追蹤/單軸自動導星追蹤)

*僅有在恆星時追蹤或單軸導星時才需要進行漂移法將極軸校得更準。

 

如果你想要輕鬆地以DSLR(數位單眼相機)從事郊山天文攝影,架設好設備就開始拍攝、享受星空,而不會每次上山都覺得缺東缺西,上圖是除了相機、望遠鏡與赤道儀等基本器外之外最好一次買齊的配件(個人是使用MGENII自動導星控制器,如果你是用電腦控制就不需要自動導星控制器)。建議優先購買必要的配件,不要購買不需要或不適合的配件以免排擠有限寶貴的預算,若需要器材改造請找相關機電領域專業人士協助才會有效率且實用、避免將來陷入修改除錯的輪迴,除非您的興趣就在DIY器材本身。

器材運作起來順暢 ,從事觀星才會輕鬆快意。

 

 



 

  • 個人使用的MGENII 參數設定為: 

***目前使用  RA aggr. 88% Mode1 , DEC aggr 95%, tol. 0.10
Mode1 , NUM設為 4(即取4幀平均計算才進行修正,減少過度跟隨seeing不佳時的星點晃動而修正),700mm以上時使用Mode 2

使用MGEN時若重選不同的參考星做導星記得一定都要重新執行校正,因為它會根據它校正時算出的兩軸各自的導星速度去計算導星時的修正時長。



*估算配合MGEN所需的赤道儀導星速度的設定: 先將赤道儀的導星速度設到最高 (譬如若是Vixen STARBook TEN,Rates for Compensation先設99), 然後進行一次校正,並察看測出來的兩軸導星速度,個人經驗大致上落在 2~5 pixel/s間即可,若太快或太慢請調整赤道儀的設定

Vixen Starbook請在此設定導星速度



 


  • 導星的品質: 

導星的品質可以在SiriL的對齊後進行Plot觀察各幀星點正圓度而評估,如果品質不錯那麼就維持相同的參數設定不要輕易變更。Roundness大約在85%以上就是不錯的表現,90%以上特優。可參考遠端天文台的導星精度,差不多也是這程度。


在適當的參數設定下與良好的設備配合下 導星Roundness 普遍可達到0.85~0.95

 

 


 

  • 、全自動化_計時付費遠端搖控天文台
iTelescope 遠端天文台(位於澳洲、美國、西班牙等地的遙控望遠鏡的時段租借服務)運用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效率 - 自動化的天體攝影, remote telescopes。(updated 2019/02/04)
Chilescope 遠端天文台(可做行星錄影但非自動化)
★★★★★★★★★★★★★★★★★





please click on the links below to get details,請點選標題連結與文章內連結以獲得進一步說明。



ㄅ. 星圖是對天文觀星有興趣的朋友必要了解、必備的工具 (微動雲台、星圖、尋星鏡是使用O-GPS1 ASTROTRACER 時的好助手),學會了閱讀星圖便可利用星圖與尋星鏡、望遠鏡搭配經緯儀或赤道儀來手動尋找目標,包括使用牽星法,或者使用座標差刻度 offset尋星,或等待時角尋星法等。即使只是拍攝銀河也可以輕鬆利用電子星圖來預先查得某日某時銀河的角度狀態。



Skysafari Plus 或 Pro 版是個人推薦的手機星圖App,可建立設備參數以模擬相機視野,對於攝影時選擇焦段、構圖很方便,另外,模擬目鏡視野,建立觀測目標清單並在星圖中標示目標,即時翻轉視野 (Flip) 等功能則對於目視觀測相當方便。善用電子星圖可讓你的觀測事半功倍。
👉詳細請見 星圖原理與使用 Using a Starmap、如何尋星 *****


ㄇ、Pentax O-GPS1 Astrotracer 簡介
 Pentax O-GPS1 (2011'06'02 發行)為Pentax 數位單眼專用的、可控制相機去移動相機感光元件以進行追星攝影(Astrotracer功能)的熱靴GPS裝置(K-3II以後機種已內建於相機)。照片為K3II的設置,只需機身做精密校正的動作後即可隨時朝任何方向進行星景的追蹤攝影,故只要能調整拍攝角度就算直接擺地上也可以拍攝。因為曝光時間與精度限制,較適合300mm以內焦距。 
*每次開始使用前務必確認焦距的設定正確,並做精密校正。


使用 ASTROTRACER 在較長焦距時利用三個輔助工具(齒輪微動雲台、正像尋星鏡、安裝於行動裝置上的電子星圖),可以讓你的手動尋星變得相當容易。


手動尋星,其中主要一種方式是利用目標天體附近的參考星來找目標,利用參考星將目標引入視野中。

許多的深空天體在尋星鏡或相機的視野中是無法目視看見的,但是根據經驗,大部分的深空天體在距離它六度以內的視野中一定至少會有一顆星是你的尋星鏡看得到的(尋星鏡口徑在3.5~5公分左右,在鞍部的環境,至少有三百個以上的深空天體的附近找得到參考星),我們可以利用該星來作為參考星,將目標引入你的視野。(超過500mm以上需要較多的耐心,譬如使用k5+P75,等效750mm,最好尋找三度範圍內的參考星)




在使用六度視野左右的正像尋星鏡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用全幅等效300mm以下的鏡頭(譬如K5+DA*200),並且已經先與尋星鏡做中心校準過。引入這樣的天體就相當簡單,我們只要先找到距離該天體六度內的某顆星作為參考星,將參考星引入尋星鏡的中心,然後根據該參考星與目標的相對位置,將參考星調到尋星鏡的一側,讓目標進入視野的另一側(即使我們看不到目標),這時目標同時也就在相機的視野內了。


在等效500mm左右的鏡頭時,因為相機視野接近內接於尋星鏡的視野,這時較確實引入方式是,將參考星引入尋星鏡中心後,打開相機的Liveview,通常這顆星也會在螢幕的正中央(如果事先校準好),這時在根據螢幕來調整雲台將星點移動到螢幕的一側,讓目標進入相機視野。


以上的操作步驟,我們都不需要看得到目標天體。調整好參考星的位置後,接著使用astrotracer進行拍攝來確定是否有拍到天體,通常如果找對參考星都不會有意外。

確定有拍到目標後,微調構圖(微調參考星在Liveview中的位置)再拍攝,如果我們要使用astrotracer連續拍攝該天體譬如說拍六十張,我們就必須注意保持參考星在Liveivew中的位置不至於移動太多使得目標跑出視野外甚至是參考星本身移出視野,參考星的位置不需保持在定點,只要不移動太多即可,通常拍攝幾張後再微調即可。
為了完成這些細小的操作,個人推薦使用齒輪微動雲台(譬如 MANFROTTO 410, 405齒輪雲台)、正像尋星鏡(譬如Pentax 7x35, Explorer Scientific 8x50 ) 以及使用可自訂並顯示視野的行動電子星圖(譬如skysafari +),星圖要先設定好尋星鏡與鏡頭相機視野。

使用齒輪雲台可以讓你每次的微調在幾個像素以內,除了尋星方便外,在多張拍攝的微調構圖期間不至於不小心把參考星移出視野外就再也找不回來。








1.Pentax (O-GPS1) ASTROTRACER 與輔助工具完全指南:


ASTROTRACER :easy to use

輕便易用/操作性,設置費用低是Pentax O-GPS1 ASTROTRACER 系統 與其他單軸簡易攝星儀比較的優勢所在。
下表為個人使用O-GPS1 ASTROTRACER 拍攝的可接受的曝光時間(在精密校正良好的前提能得到沒有明顯拖線的最高曝光時間。這個值會小於容許追蹤時間。),是個人實際拍攝經驗累積得到的一個算是頗實用的參考值(視拍攝當天的精密校正狀況,可能會較好或較差,但不至於離這個值太離譜):


*此表是以K5搭配表中的焦距鏡頭,譬如如果是k5搭100mm鏡頭,查表最高可用便是240秒(全幅等效是150mm),個人用過最長焦距是35等效945mm曝十秒、等效700mm曝25秒。 
*要求追蹤非常精準時,或者使用多張曝光疊合的方式,建議每張使用此表一半的曝光時間即可。

請點擊文章連結,click the links below for details 
👉詳細請見  Pentax O-GPS1 ASTROTRSCER Complete Guide- How To :設置一個(不需赤道儀的)輕便攝星組合 完全指南 Astrophotography without an equatorial mount  *****

2.👉詳細請見 PowerBank Adapter for Pentax DSLR DC-IN receptacle (製作Pentax DSLR使用的行動電池轉接線)



3.關於行動電源(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等):
並不是所有行動電源都合用,有許多的行動電源只適合用來充電,並不適合拿來直接為電器 (包括導星器、赤道儀、相機等)供電,這類通常需要按啟動才有輸出的行動電池盒或者號稱智能自動辨識電壓、低負載會自動斷電」的行動電源並不適合(往往無法啟動或啟動一下就自動關電),比較合適的行動電源反而是最簡單,能直接切換選擇電壓,只要開關一打開(或一插上DC輸出孔)時就輸出該電壓的行動電源,應選擇這種切換電壓方式的電池。上圖是個人目前使用正常的三款電池,右側是單一電壓DC12V 6A 9800mAh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很多這類簡易的12V的電池甚至連外殼都沒有,只有膠膜包一包,殼是加購的。中間CNTEK 5/9/12V監控、設備移動電源(訂製輸出DC 8.4V)是個人專給相機用的行動電源。左側是電池先生Mr. Battery Ti-3450D可調電壓的行動電源 (7600 mAh at 6V)。
當然,你也可以使用車用的鉛酸蓄電池,不過體積、重量會差很多,一顆12V 1.2Ah(1,200mAh)的鉛酸電池約重600g(7,000mAh就要2.6kg);  而前面三顆行動電池總重1Kg,其總容量(皆以12V來算)則將近有 20,000mAh (20 Ah) 。

2020/04/29 新加入 12V 15Ah 聚合物鋰電池,重量僅約 1kg  (一般車用鉛酸蓄電池僅3Ah 重量就要1.3kg,7Ah約2.6kg) 


一些Astrotracer 設置:


在雙筒座下的是Vixen小微動雲台,用來在尋星前先將雙筒視野中心與相機視野中心做校準(使用相機Liveiew放大隨便將一顆星引入中央,然後再微調雙筒將該星同樣引入雙筒中央),這樣便能一邊搜尋一邊輕鬆使用O-GPS1拍攝。


雙筒設置
👉詳細請見 DIY雙筒遮眼罩


望遠鏡設置


ASTROTRACER 雙機登山(拍攝彗星)配置
2022新增電池給登山用(取代容量較小的Mr. Battery ), DC12V 9.8Ah, 0.6Kg




註:如果非Pentax 使用者,想要輕便的拍攝銀河,除固定攝影之外,可以參考使用只比手掌大一點的輕便攝星儀,譬如Vixen 的 Polaris。




ㄈ. 關於改機、曝光時間、量子效率




一般的單眼相機一定都會過濾掉紅外線(見上圖,對天文攝影來說非常重要的 h-alpha 紅光波長656.5nm 透過率僅剩30%左右),所以才能拍出正常的生活照片,不然平常白天拍照就會太紅。因此,要讓h-alpha 完全通過就只有改機一途。
應用在天文上的改機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叫全光譜改機,單純把感光元件上的UV-IR cut 濾鏡(藍玻璃)拿掉(更細節步驟譬如加透明鏡片調焦等等在此略述),讓所有的光線都能進入感光元件,個人的K5就是改這種,主要的目的是使用者在使用時可以自行外加濾鏡(在鏡頭前方或者在機身內反光鏡室)來左右要讓哪些波長的光線通過,平常不加濾鏡時通常是用來白天拍彩色紅外線或者拍光譜用,若不加濾鏡即使拿來拍天文都會太紅,所以改全光譜要拍天文時一定都要再自己加濾鏡。會進行光譜攝影或彩色紅外線攝影需此種改機

第二種與第三種改機都是以前面的全光譜改機為基礎再另外加一片濾鏡在感光元件上讓你可以直接使用在天文上。

*第二種是在拿掉原場的低通(含紅外線截止鏡即藍玻璃)濾鏡後,換上一片讓h-alpha波長能完全通過的紅外線截止鏡(此類俗稱天文改機),譬如是685nm <-建議 或 700nm的紅外線截止鏡,用意在於,雖然讓H-alpha 通過,但是把685nm(或700nm)以上的光線都濾掉,這樣拍天文就不至於過紅(但是白天用來拍正常的照片還是會偏紅)。如果要讓H-alpha波長完全通過,但沒有要從事光譜或紅外線攝影的話建議採用此種改機方式

以上兩種改法,用在拍一般的生活照都會太紅,想要拍一般的正常照片,就必須把原來感光元件上拆掉的濾鏡加回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是使用者要再自己另外加一片透過曲線跟原廠差不多的ir 截止濾鏡,這片我們通常就叫它還原鏡。
(第二種改法若不加還原鏡在拍生活照時是可以用手動調整白平衡來改善過紅的現象,但會很麻煩,因為不同強度的陽光照射環境就要重新調整白平衡,且數位相機的近紅外線的色彩演繹與我們一般對波長顏色的常識認知並不同,會偏紫紅或粉紅色,所以混入近紅外的光線也會影響了正常的色彩平衡。所以要拍生活照時還是建議要用還原鏡)

改機後的H-alpha 因為很強,除非單純只為了拍H-alpha,否則在由H-alpha 主宰的天體影像有可能成為單調的過飽和的紅色。但另一方面,也有部份行星狀星雲是OIII波長比Ha強的,所以可視目標的特性來斟酌是否使用改機,不改機並不會就因此拍不出H-alpha,只是需要達到同樣強度約需3~4倍時間罷了,需要較多的耐性與曝光時間,但有可能得到顏色較平衡的結果。

(註:國內已有專業改機的廠商譬如NKIR。)


訊噪比:



*暗空對於曝光時間的影響:

曝光時間正比於

10^ (- S/2.5)             (請參考王為豪《星野攝影II》)
1)假設我們在一個天空表面亮度 22 MPSAS(可由SQM測得)的高山曝光10分鐘,若其他條件皆相同,若在一個SQM值為 19的夜空的郊區以同樣設備拍攝,若要得到與高山曝光十分鐘同樣的 訊噪比(訊號/雜訊,雜訊可以理解為訊號起伏的部分),則所需的曝光時間為
10x [10^(-19/2.5)  ÷   10^(-22/2.5)] 
 =  10x  10^[(-19+22)/2.5]    
=10x  (10^1.2 ) 
= 158.5 分鐘 

2)假設高山SQM為21.7,郊山為19.7。則於高山曝光10分鐘,於郊山需要曝光
10x [10^(-19.7/2.5)  ÷   10^(-21.7/2.5)] 
=10x  (10^0.8)
=63 分鐘

差一等約差2.5倍,差二等等於差2.5的二次方也就是6.25倍


(透過科學方法的輔助我們可以了解各種局限的因素,無論在任何地方從事天文的興趣也能更為自在,不會因為拍不好而無法釋懷。)



鞍部的SQ(天空表面亮度)天候好的狀況平均在 (北)19.7至20之間,(南)19.2-19.6。以上以仰角45度測量。

一般無光害定義是指裸眼極限星等約+6.5,換算成SQ差不多是21.73 MPSAS。(完全的黑暗SQ 差不多 24 <-此數值參考Roger N. Clark“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 一書中說明)


*關於多張拍攝間的Dither動作:
多張曝光時在每張與每張間稍微移動一下望遠鏡瞄準位置(通常是數個pixel到十數個pixels,並不影響構圖),若使用導星軟體控制拍攝通常可設定軟體來做自動dither。

用途
對光路瑕疵而言——
1.讓在感光元件上固定位置出現的壞點、讀出雜訊或光路中的塵點、瑕疵投影等不會落於拍攝影像中的固定位置。
這樣在對齊星點後,同一個瑕疵就會於各張中處於不同座標位置。搭配適當的疊圖法例如kappa-sigma或中位數可以有效消除或減少這些瑕疵。

對天體訊號而言——
2.讓天體光線不會固定打在壞點上。以便在疊合後便能得到完整的天體訊息。亦可搭配Drizzle功能在疊合時做超解析放大。


*量子效率、背照式BSI 感光元件

量子效率(QE),簡而言之就是有多少百分比的進入感光元件的光子能夠產生光電效應轉化成訊號。
背照式CMOS 在響應最強的波長處的QE最高約可到90%左右,約達到前照式FSI的量子效率(一般40~50左右)的兩倍上下,也就是同樣曝光参數下曝光時間約可節省一半。

credit :wiki






ㄉ、小折射式望遠鏡活用指南 Complete Guide to use a Refractor Telescope








 👉詳細請見 獨具匠心:Pentax 75SDHF (How to use a refractor telescope, Complete Guide) - 小折射鏡多功能化
直焦攝影 prime focus imaging、目鏡擴大攝影 eyepiece projection、準直法 digiscoping (Afocal Imaging)、接Action cam、太陽投影板 solar projection plate、 太陽H-alpha、巴德膜 Baader solar film、接地上型正像鏡 straight through erecting prism、調焦改雙減速微調鈕 dual speed reducer Mod........






👉 Pentax MS-3 赤道儀,刻度過期的極望的修正/極望歸零 、時角對極軸法*****
👉 幾張改造圖面 part drawings for modification or enhancement
👉 赤經副尺DIY (R.A. Vernier scale)有助於對極軸、座標差刻度環導入法尋星、等待時角法尋星)*****
👉漂移法修正極軸 declination drift (使用m-gen輔助)


MS-3 赤經刻度自製副尺


Pentax MS-3 輕便碳腳設置


ㄊ、便攜目視設備 

👉 高橋 Mewlon 210 反射鏡 與 EM-2s赤道儀/北極星早見盤式(時日刻度盤式)極望對極軸  
EM-2的光學極望刻度環範圍內的視野約6-7度左右,含刻度環外的視野達8.5度左右。極望精度5'。追蹤精度±10"。只要刻度環確實設定,並手眼協調細緻地將北極星引入刻度指示位置同時修正濛氣差,則誤差通常會在5'以內。

👉 利用Cam輔助精校光軸




ㄎ、太陽系天體



t



拍攝行星時建議使用設備等效焦長至少 10000mm以上,拍攝日、月完整盤面建議等效焦長1500至2000mm間 (特殊狀況例如拍攝日食日冕除外)。


👉 存於〈人間的詩學〉部落格的文章匯整 - All posts labeled 'Solar System' in my blogger 'Poetics in Life"  

👉modified Panasonic HX-A500 action cam 改造HX-A500 成行星攝影機 用來校光軸與行星錄影
👉太陽投影板 - 目鏡投影(金星凌日)solar projection plate
👉月亮點茶投影 - 目鏡投影(2016 最大滿月)
👉太陽濾鏡 - 白光濾鏡 (Baader AstroSolar Filter 巴德膜- DIY紙框)
👉國際太空站(ISS)穿越太陽盤面 ISS transit in front of the sun - 白光濾鏡 (Pentax 75SDHF + A2x-L+K3II,等效焦長1500mm)
👉太陽濾鏡 - Hα濾鏡 (Solarmax II 40 H-alpha filter 搭配Pentax 75SDHF 的接法)巨大的日珥
👉目鏡擴大攝影 - 木星 (Pentax 75SDHF eyepiece projection w/ XW3.5 +K5,等效焦長13277mm )土星 (Pentax 75SDHF w/ Baader 8-24 zoom) 目鏡轉T接環
👉巴羅鏡 + cam 木星擴大攝影 (Mewlon 210+TV2.5+HX A-500),等效焦長 36225mm 、火星大接近2018
👉準直法 (TeleVue 3-6 zoom + iPhone w/ Celestron C6,等效焦長13875mm)  (C6, XW3.5, Fujifilm X100 火星)火星大接近 mewlon 210 + Pentax XW5 + SONY RX100M3,等效焦長33810mm; DC 濾鏡套筒(萬用轉接架),快扣接環

👉手機轉接目鏡架
👉彗星拍攝與疊圖分群疊合法以消除刷痕



ㄏ、星景攝影 


👉流星雨的拍攝疊合
👉四季的銀河表情
👉搭配RedEnhancer 濾鏡、黑卡來拍攝中至重度光害區(台北市)的銀河(1)(2)以及台北市的南十字與船底座大星雲
👉利用時角超前天體但與天體差不多赤緯的亮星作參考預先構圖 Helix Nebula and Comet C/2013 X1
👉星景攝影疊合方式兩種 / DSS疊RAW檔時的設定
👉星景適用柔焦鏡DC相機萬用濾鏡套筒/轉接架
👉Registar 疊圖備忘


ㄒ、 遠端遙控望遠鏡  iTelescope
(需要更大的口徑或多種的焦距?或有研究上的特殊需求?或想拍美美照片但又想留在家躲在溫暖被窩裡睡覺維持正常作息?或只想把好天氣用在眼視享受上?那麼請把這些頂級設備與暗空當自己的使用,像租KTV包廂一樣簡單。) *****
👉前往  iTelescope (遙控)遠端天文台使用指南 (How to use the iTelescope remote observatory )  善用排程預約在任何時間進行自動化拍攝。updated 2019/01/30


iTelescope SSO

 2021 picture
(updated 2023)目前有24組設備


Siding Spring Australia (South 31° 16' 24" East 149° 03' 52"  , MPC Q62, UTC+10, min Elev 30°)

Utah Desert Remote Observatory at Great Basin Desert, US (N 37°44'16"   W 113° 41'51" ,UTC-7, MPC U94, min Elevation 15°)

Sierra Remote Observatory at Auberry California,  US (MPC U69, UTC-8, 37.07 North, 119.4 West.,min elevation 25°  )

NERPIO Spain (MPC Code I89,UTC+1,  North: 38° 09’ West: 002° 19’   Elevation: 1650m, min elevation 30~40°  )

E-Eye Fregenal de la Sierra, Spain (UTC+1 ,North 38.22 East -6.63, min elevation 30°)

Deep Sky Chile at Rio Hurtado Valley, Chile (UTC-4, South 30°31'34.712"  West 70°51'11.865"   Elevation: 1710m  MPC Code to be advised, min Elevation 15°)


👉個人建立的Skysafari 5 Pro用的iTelescope FOV設定檔,及天文台位置設定檔,有需要請自行下載Equipment. txtLocations.txt(overwrite the files in your cloud directory,please enable cloud storage function in your skysafari pro first) 2018/11/05 updated


👉我在雲端放了些用iT拍的(平場、暗電流校正過)檔案可供影像處理練習some of my calibrated files (imaged with iTelescope) , feel free to download for practice of image processing。下載 download here

2.👉詳細請見 iTelescope 遠端天文台使用說明 (2) some notes on calibration


3. to bin or not to bin: 
假設我們依取樣理論計算後決定要併像元,則應在天文相機內直接設定併像元,或等拍攝完下載到電腦後製時再自行併像元?

CCD的訊號讀出程序是一整行像素的類比訊號先存入緩存器,再由緩存器內一個個像素讀出轉換成數位訊號,然後換下一行,是使用單一的ADC(放大器兼類比數位信號轉換器)。
因此CCD可在讀出前先併像元(硬體併像元),除了合併後像元面積變大以外,讀出的次數也變少了,因此讀出雜訊也會變小。如果當我們依取樣原理或為減少所需曝光時間而決定併像元,當然毫無疑問應設訂相機(硬體)併像元。

而CMOS沒有所謂的硬體併像元,因為CMOS的每個像素旁都有自己的ADC,所以每個像素都是各自讀出的,CMOS是在讀出並轉換成類比訊號以後才能夠併像元,所以在使用CMOS的天文相機機身內設定併像元,與事後再自己使用軟體併像元的讀出雜訊是一樣的,只是差別在相機上併像元後的檔案會變小,傳輸會比較快,但便缺乏自己事後視實際畫質再決定是否要併像元的彈性,有優點也有缺點。



其他參考資料

台灣的望遠鏡配件訂製、代工委託:星星工廠
日本中古望遠鏡器材販售店:CATTOMITA国際光器Starbaseユーシートレード店長日記テレスコ工作工房EYEBELL天体写真の世界Scorpio日本雅虎拍賣(可透過代購代標公司購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分享指教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
(目前設定為需有google帳戶才能留言)